為了引領全台建築於2050前達成低碳轉型,政府祭出了三把箭,分別為建築能效評估標章、智慧綠建築認證與綠色金融3.0等,希望三管齊下,鼓勵不動產市場淨零轉型。 一個全新的低碳房產時代正拉開序幕!【淨零房產大商機 】
無明火建築 No Open Fire Building
淨零能源(無明火)住宅聯盟 Zero Energy House (ZEH) Alliance
正在創建一個開放式的淨零能源住宅方案之生態系統,促進以潔淨能源作為住宅領域的系統設備全面合作。 我們的使命是實現低耗能與再生能源應用之關鍵技術【改變住宅之能源使用】,創能 x 儲能 x 節能 系統整合設計,推動行業標準,同時為聯盟之成員彌合差距,進而提升產業的經濟規模,加速創新,縮短技術落差;我們的目標是整合聯盟會員彼此共享資源相互合作結盟成為戰略夥伴,為下一代永續環境,潔淨能源系統和綠色能源住宅相關產品與服務應用開發創新解決方案。透過促進節能行業和智能住宅領域的轉型,我們為維持永續環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無明火建築
設計無明火建築涉及一系列的安全、功能與環保要求,主要目的是減少火災風險,保障住戶或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根據建築用途,設計的具體內容會有所不同。以下是設計「無明火建築」時的幾個關鍵步驟和要素:
防火建材:選用具備高防火等級的材料,比如防火門、耐火玻璃、防火牆等。
低易燃材料:內裝選擇阻燃板、阻燃布料、無煙無氣體的裝飾材料。
天花板、地板、牆壁:使用耐火與耐熱材料,防止火災蔓延。
電磁爐或紅外線爐:替代傳統的燃氣爐,避免使用瓦斯、煤氣等燃料。
微波爐、蒸汽爐:設置適合的電力設備以替代明火做飯。
食物烹飪區域:廚房應設有適當的通風系統,避免蒸氣或油煙積聚。
全電化系統:避免安裝燃氣系統,所有熱水、暖氣、烘乾等設備均使用電力替代。
高效能電力設備:確保電氣設備如空調、電熱水器等符合能效標準,防止因設備故障引發火災。
配電系統與過載保護:設計時要考慮電力過載保護,防止電氣火災。
自動灑水系統:尤其是廚房、電氣室等高風險區域,必須安裝自動灑水系統,並定期檢查。
煙霧偵測器:建築內每個房間、走廊、公共區域應安裝煙霧探測器,並連接到火警報警系統。
火災逃生通道:設計清晰、暢通的緊急出口,並設置防火門、緊急照明,確保在火災發生時快速撤離。
強制通風系統:避免因空氣不流通引起氧氣過量或有害氣體積聚。
排煙系統:設置高效排煙系統,防止火災時煙霧蔓延。
標誌與警示:在所有相關區域(如廚房、儲藏室、電氣機房等)設置“禁止使用明火”的標誌。
動線設計:避免明火設備與易燃物品、化學品存儲區過於接近。
定期檢查與維護:設置專業的管理體系,定期檢查電氣設備與消防設施。
綠化與防火隔離帶:設置適當的防火隔離帶,尤其是靠近高風險區域(如停車場、戶外烤肉區等)的建築外部。
防火牆:高層建築應設有防火隔離牆,防止火災蔓延至其他樓層或區域。
如果你有具體的建築類型或規模需求(如住宅、商業樓、辦公室、學校等),我可以為你繪製一個初步的設計方案,包括各功能區域的劃分、消防設施的佈局等。
例如:
廚房區:全電化設計,配備電磁爐、微波爐、電熱水器。
消防區域:煙霧探測器、灑水系統、滅火器分布,並確保每個區域都能在火災初期有效滅火。
生活區與休息區:設計通風良好的空間,並使用不易燃的建材。
太陽能發電與儲能電池
整合太陽能發電與儲能電池的一個電力架構圖,並涵蓋了熱能回收與電網儲能電池。在此系統架構上,台電仍可提供電力給民宅,但屬於備用的位置,太陽能與
儲能電池則共同負責電力供應。
與日本的Zero Energy House , ZEH 類似,他們也將綠電與市電電網合併,熱泵製造熱水供盥洗使用,使用電能熱泵替代天然氣的主因,是因為台灣的傳統透天民宅天然氣管路較不普及,電能熱泵的儲存比桶裝液態天然氣更安全,運輸也更便宜,熱泵效率高,每度電 1KWh可達 4kWh (COP=4.0),透過,太陽能電池系統與儲能電池技術結合,使用的淨發電效率整合熱泵系統,全戶電費可節省達80%以上。
光+儲 兩者結合的優勢說明
傳統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由於發電能力需要看天候因素決定,如果要能獨立供電需要設置大量的儲能電池,因此目前都以現發現售的方式賣給台電再分售出去,用戶大多時間仍須仰賴台電電網輸電,代表著台電仍需要蓋許多火力發電廠。
由於儲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都以直流電壓輸出的特行,可以透過升壓整流技術匹配兩者的電壓,儲能電池的電力輸出調度可彌補太陽能受天候影響的不易預測性,經過長期的連續運轉實驗,證實儲能電池發電的變動速度可配合太陽能發電間歇性特性,
兩者都是易於安裝在偏遠地區的小型kW等級發電裝置,可實現獨立性高的分散式能源(虛擬電廠)的架構,兩種發電單元可互相匹配並透過逆變器併至交流電網,補足台電由中央發電廠調度上的時間差異,達成微電網的運轉目標。在遇到天然災害時,也可穩定的提供緊急備源電力。
淨零排放 (相關資訊連結)
共同主持單位